我校教师荣获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一等奖
2019年8月1日至2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专业教学发展与创新研修班暨“教学之星”大赛在武汉成功举办。近700位高校英语类专业教师齐聚一堂,充分交流,深入研讨,共同探索建设英语类专业“金课”、推动学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新举措。本次大赛历经初赛、复赛、半决赛,最终从全国200多所院校中选出33组入围全国半决赛。我校副校长姜亚军教授应邀出席并做主旨报告,我校英文学院王博佳老师、肖才望老师和商学院唐慧利老师组成的参赛团队经过层层选拔,入围全国半决赛,并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他们设计的“英语辩论”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新颖、教学评价体系完善,给评委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本次比赛涉及综合英语、视听说、写作、辩论、翻译等各类课程,充分展现了各院校的教学特色与各团队的教学经验。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重视理论指导,借鉴了“产出导向法”“CBI教学理念”“CLIL教学法”“跨文化思辨教学理念”等理论与方法;关注课程设计,阐述了各课程的需求分析、课程特色、教学目标与单元具体目标;灵活运用方法,在教学中清晰讲解、充分互动,展现了顺畅的教学流程与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赛后,评委会主席姜亚军教授、孙吉胜教授、薛家宝教授对比赛情况进行了全面点评。三位专家赞誉本场赛事是一次“教学盛宴”,参赛团队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令人印象深刻,教师们在赛场上语言流畅、表达自如、充满朝气,彰显对教育的热爱。同时,三位专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姜教授建议,课程设计应在教学展示中得到充分落实,教师应在对理论准确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应进一步增强。孙教授建议,课堂教学应合理把控节奏,积极引导与激励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够充分跟进与吸收,从而确保学习效果。薛教授指出,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放在首位,应采用与授课对象、讲授内容、教学重难点相适用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也应注重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教学之间的统一。
会上,姜亚军副校长以“《国标》背景下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题作报告。他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国家发展需要大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高校急需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满足国家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外语人才。他强调,在《国标》颁布和《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研发的重要时期,英语类专业革新应做到:第一,少一点理论探讨,多一点实践探索;第二,从课程设置层面开展革新,做到课程设置切实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第三,以分类卓越、特色发展为原则,根据各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自主设置培养方向课程,并着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本次比赛涉及综合英语、视听说、写作、辩论、翻译等各类课程,充分展现了各院校的教学特色与各团队的教学经验。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重视理论指导,借鉴了“产出导向法”“CBI教学理念”“CLIL教学法”“跨文化思辨教学理念”等理论与方法;关注课程设计,阐述了各课程的需求分析、课程特色、教学目标与单元具体目标;灵活运用方法,在教学中清晰讲解、充分互动,展现了顺畅的教学流程与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赛后,评委会主席姜亚军教授、孙吉胜教授、薛家宝教授对比赛情况进行了全面点评。三位专家赞誉本场赛事是一次“教学盛宴”,参赛团队充分利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令人印象深刻,教师们在赛场上语言流畅、表达自如、充满朝气,彰显对教育的热爱。同时,三位专家也提出了中肯的改进建议。姜教授建议,课程设计应在教学展示中得到充分落实,教师应在对理论准确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应进一步增强。孙教授建议,课堂教学应合理把控节奏,积极引导与激励学生参与,使学生能够充分跟进与吸收,从而确保学习效果。薛教授指出,教师应将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放在首位,应采用与授课对象、讲授内容、教学重难点相适用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也应注重教学设计与课堂实际教学之间的统一。
会上,姜亚军副校长以“《国标》背景下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为题作报告。他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宗旨。国家发展需要大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高校急需探索更科学有效的培养模式,培养更多满足国家需求、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外语人才。他强调,在《国标》颁布和《高等学校本科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南》研发的重要时期,英语类专业革新应做到:第一,少一点理论探讨,多一点实践探索;第二,从课程设置层面开展革新,做到课程设置切实支撑人才培养目标;第三,以分类卓越、特色发展为原则,根据各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自主设置培养方向课程,并着手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线问答